多云9
大部地区晴朗
-
  • 南风3-4级转<3级
  • 相对湿度:51%
  • 紫外线强度:
  • 气压:997 kPa
  • 降雨概率:-%
  • 能见度:20km

24小时预报

日出06:39日落18:32
  • 今天多云9℃ ~ 25无持续风向
  • 明天小雨6℃ ~ 19无持续风向
  • 星期五小雨6℃ ~ 14无持续风向

随州市曾都区环潭镇天气、简介

环潭镇地图

环潭镇今天白天多云,最高气温25℃南风;夜间多云,最低气温9℃无持续风向;

随州市曾都区环潭镇

环潭镇地处湖北随州西南部,东邻安居、南接洪山、西与枣阳王城镇毗邻、北与唐县镇接壤,镇区距随州城区32公里,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(森林公园)50公里,涢水河穿境而过。全镇版图面积441平方公里,属丘陵河谷地带;辖32个村(居)委会,50000余人。解放前,水运兴旺时,方圆百里货物均在此集散,顺流而下直抵汉口,有“小汉口”之称。近三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曾都区十强之列,是湖北省级“中心镇”和“乡村工业园”之一。2005年10月贯通的“汉十”高速公路纵贯南北,穿越全镇11个村,全长19.5公里,境内建有占地200亩的服务区,镇区距高速公路开口仅4公里。随南(随州--南漳)省道横穿东西,驱车32公里,即可进入316国道和汉丹铁路。全镇以镇区为中心构成高速公路、省道、县道、乡道交通网络,村村组组通车。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,人口1.5万人。有一甲医院,中小学校4所,文化体育设施齐全。供水、供电、道路、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,无线电话、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,集贸市场繁荣,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。耕地55935亩,其中水田42000亩、旱地13935亩,土地肥沃,属全国粮食主产区。境内有中型水库一座、小一型水库4座,可养水面556公顷,年水产品总量1200余吨。现存森林面积25万亩,其中松木林占70%,阔叶栎木林占25%,杉木占5%,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,拥有100万桐食用菌生产规模,年产黑木耳、香菇1500吨。矿产资源丰富,其中有储量2亿立方米的石灰岩。环潭镇地处,东经112°57′至113°09′,北纬31°41′至31°56′,年平均气温23℃,分布在3-6月,最高气温39℃,分布在7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,最低气温-4℃,主要在12月下旬和元月上旬。年平均日照时间280天(3100小时)。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mm,主要在5-9月份。年平均无霜期为295天,主要在2-11月份。年平均最大风力为3-4级,主要风向东南风。年平均最高水位94.58米,最低水位88.62米。地下水平均径流深度为317mm,年径流量为2.1亿m3,地下水位距地表面为65-70cm。土壤结构:壤土占60%,沙壤土占10%,油沙壤土占30%,PH值为6.2--6.8。

镇区小十字街有观音堂一座,此佛殿于清朝道光年间重修,距今有200余年历史。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,有大雄宝殿和地母殿各一座,内塑形象各异、栩栩如生的各类佛像26座,每到春节,暮鼓晨钟,香烟袅袅,游人如织。

位于镇西北方,距镇区约10公里的地方,有一处远近闻名的寺庙“观音庵”。其是由一个天然石洞构成,可容数百人,内有人工开凿的痕迹,年代已不可考证,优美动人,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故事流传于世。其中塑有观音等多座佛像,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“庙会”,方圆百里的群众络绎前往,达数千人之众。

位于廖家寨村的天主教堂,始建于十九世纪中叶,教堂占地约15亩,古典欧式建筑古朴典雅,现仍有神父主持。另外,境内还有千佛洞、嵩山寺等多处景观。

历史上的环潭是梅丘巡检司、湖北省第三专员公署机关所在地。老一辈革命家陶铸、余益庵、陈秀山等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。

1947年12月,环潭地区获得解放,洪山县在此设立环潭市(不久即改为环潭镇),下设三个街道,在佛垣寺设立涢阳区,管辖今之涢阳、大山两个乡和文昌街的几个村。

1948年元月,随枣县委在廖寨正式成立,同年3月设立环潭区,管辖今之廖寨、大碑、许庙3个乡,玉石街的几个村及安居、新街、唐镇等地。

1949年5月,环北区又分为唐镇、安居两个区,今之河武乡和车站街的黄林村属奎峰区(即药山区)管辖。今之钟家、枣阳县的资山一带,属随枣县神农区所辖,总的状况是二县五区并存。

1951年8月19日,涢阳区更名为洪山县第七区。1949年5月至1955年5月,环潭镇、涢阳区属洪山县管辖。1955年9月21日,洪山县撤销了第七区公所,恢复涢阳区,并将唐城、史冲两乡划归枣阳市的清潭镇管辖,万和乡划归枣阳市的资山镇管辖,玉皇、钟家、胡家、财喜4个乡合并为钟家乡、皮家、龙合、佛垣、涢阳4个乡合并为涢阳乡,大山、卞棚、蜂洞3个乡合并为大山乡。1955年5月16日,洪山县并入随县之后,环潭镇、涢阳区、廖寨区并存。1956年3月12日,廖寨区、涢阳区撤销,隶属环潭区管辖,镇仍属县辖镇,下设街道办事处。1958年9月,宣布区、镇合一,成立随县上游人民公社,管辖河武、廖寨、大碑、钟家、涢阳、大山六个管理区和环潭镇的街道办事处。1960年9月,区、镇分开办公。1963年12月,又从大碑公社分出了6个大队,组成许庙人民公社。1975年8月11日,随县县委、县政府决定,将环潭区为8个小公社合并为两个大公社,其中,环潭人民公社由河武、廖寨、许庙、大碑、环潭五个管理区(初期叫片)和一个环潭镇(社辖)组成,机关设在环潭镇。涢阳人民公社由钟家、涢阳、大山三个管理区组成,机关设在涢阳镇。1977年3月,增设石板山管理区。1984年3月22日,环潭、涢阳合并环潭区,同时,撤销了环潭、石板山、殷张山三个管理区,其中环潭管理区一分为三,交给环潭镇的三个街道管理,石板山交大碑管理,殷张山一分为二,交涢阳、钟家管理。环潭区下设河武、廖寨、许庙、大碑、钟家、涢阳、大山六个乡和一个涢阳镇,环潭镇下设玉石街、文昌街、车站街,机关均在环潭镇。1984年9月,环潭区和环潭镇合并为环潭镇。1987年9月17日,撤区并乡,环潭镇和涢阳乡分设。

2005年2月28日,曾都区委、区政府《关于调整乡镇区划精简乡镇机构人员的实施方案》(曾发[2005]9号),涢阳乡合并至环潭镇成立新的环潭镇。党政机关内设机构3个:党政综合办公室(加挂综治办牌子)、经济发展办公室、社会事务办公室(加挂计生办牌子)。

2006年3月31日,将财政所、经管站整合为财经所,定编22人,林业站定编6人,动物防疫监督员定编2人。镇农业服务中心、林业中心、计生中心、文化中心、网络中心、社服中心、畜牧特产中心、农机中心、房产中心、村镇建设中心、水利水产中心、环卫所转为自主经营、自负盈亏的中介服务组织或经济实体。转制后,原事业单位编制收回,原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并入镇“三办一所”,行政执法职能由区行政管理部门行使,各项公益性职能由镇人民政府承担。

2005年4月,彭友树任党委书记、镇长,黄苹任党委副书记、人大主席,唐树武、黄道金、严华强任党委副书记,雷斌、裴仁斌等3同志为副镇长。

2006年11月,彭友树同志调区政府办公室工作,黄苹同志任环潭镇党委书记、镇长,唐树武同志任环潭镇党委副书记、人大主席。

2008年4月23日,区委提名黄道金同志任环潭镇人大主席,唐树武同志任环潭镇党委副书记、常务副镇长,严华强同志兼任环潭镇纪委书记,江兵同志任环潭镇党委委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