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节气哪些农作物成熟?

文化阅读 119

白露时节,东北平原的大豆、谷子、水稻和高粱等农作物成熟,正是收获的时节;我国西北、华北地区的玉米、白薯等大秋作物也逐渐成熟;另外,白露节气的龙眼、白露茶也是此时成熟。

白露节气哪些农作物成熟?

白露节气哪些农作物成熟

农谚道:“白露高粱秋分豆”、“白露前后看,莜麦、荞麦收一半”真实的反应了某些农作物在白露时节的情况。我国地域宽广,物产丰富,不同地域在白露节气成熟的农作物不同。

白露节气哪些农作物成熟?

东北平原:白露时节,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开始收获大豆、谷子、水稻和高粱等农作物;

西北、华北地区:这些地区的玉米、白薯等大秋作物逐渐成熟,即将收成;

另外,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,也即将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忙碌时节。还有此时节千万不可错过的龙眼水果和白露茶,龙眼核小甜味口感好,白露茶经泡,且不干涩或味苦。

« 上一篇2025-06-15 07:18
下一篇 »2025-05-24 13:57

相关推荐

  •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(重阳节的来历介绍)

   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(重阳节的来历介绍)

    九九的重阳节的习俗有:1、晒秋: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、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2、放纸鸢:纸鸢就是我们所说的风筝,广东、福建等地一直保留着重阳放风筝的习俗。3、登…

    时间:2025-04-20
    阅读:348次
  • 玉米几月成熟(吃玉米的最佳时间)

    玉米几月成熟(吃玉米的最佳时间)

    玉米的成熟期是在秋季,不过地区不同和播种的时间不同成熟期也会有所差异,春播玉米一般在秋季7-8月份成熟收获,夏播玉米一般在秋季9-10月份可收割。秋天7、8份收获,主要分布在东北、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。9、10月份收货,主要分布在河北、河南。…

    时间:2025-06-18
    阅读:232次
  • 四川有哪些中国传统民俗?在四川有什么特别的民俗习惯

    四川有哪些中国传统民俗?在四川有什么特别的民俗习惯

    春卷。图据网络封面新闻记者王越欣李庆2月4日,农历正月初四,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。这是新春里的第一个节气,在立春这一天,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呢?“其实,立春的习俗各个地方都差不多,眉山也一样。迎春、咬春、打春、犁春……这些都是立春的传统习俗。”2…

    时间:2025-05-24
    阅读:533次
  • 哪些节日既是节日又是节气?

    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是冬至和清明。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,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,一共有两个:一个是清明,另一个则是冬至。“二十四节气”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,表明气候的变化和农事季节,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已用来指导农业生产。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…

    时间:2025-05-18生活
    阅读:485次
  • 玉米有哪些营养价值(多吃玉米有什么好处)

    玉米有哪些营养价值(多吃玉米有什么好处)

   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,其营养价值也是十分高的,常吃玉米具有保护视力、预防心血管疾病、减肥瘦身和健脾胃的作用。吃玉米的好处:1、保护视力玉米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A,我们都知道维生素A有促进视力和粘膜上皮正常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,所以说常吃玉米有…

    时间:2025-04-10
    阅读:94次
  • “白露喝5汤(不把医生找”是什么意思(适合白露气节喝的汤有什么)?)

    9月7号就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——白露,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。白露过后,天气逐渐变冷而且更加干燥,根据这些变化,我们在饮食上需适当的调整,为秋冬打好基础。俗话说:“白露一碗汤,不用医生帮”,白露将至,喝些汤汤水水,补充水分,滋补…

    时间:2025-04-03美食
    阅读:226次
  • "白露吃3白(吃出健康来"中的3白是指什么东西(白露3白指啥有什么当季美食)?)

    “一场秋雨一场凉,一场白露一场霜。”白露虽然是个小节气,但却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间段,眼下除了要适时添加衣物、保护好脖颈、肚脐、脚腕以外,也要及时调整饮食,应对换季带来的不适。老话说“白露吃3白,吃出健康来”,9月7日白露,“3白”指…

    时间:2025-05-19美食
    阅读:502次
  • 老话说“白露吃3宝(健康少不了”中的3宝是什么(白露3宝应该吃什么东西)?)

    俗话说“立秋不是秋,天凉白露后。”9.7号白露后,才真正迎来秋高气爽的秋天。昼夜温差开始拉大,夏天的暑气,慢慢消退,出现秋高气爽的清爽。每个节气,都有不同的时令美食,来补充营养、调整换季带来的不适。所以关于白露吃什么,还有一定的讲究!老话说…

    时间:2025-06-11美食
    阅读:561次